close

者曾子謂子讓子襄曰:『子好勇乎?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:自反而不縮,雖褐寬博,吾不惴焉。自反而縮,雖千萬人吾往矣。」——《孟子·公孫丑上·第二章》

這句話百度知道里有解釋。相信許多看過這個解釋的同學,仍然不能完全理解這句話的意思。在此對這句話進行簡要分析,幫助大家理解它。

(1)先看直接的解釋

從前,曾子對子襄說:『你喜歡勇敢嗎?我曾經在孔子那裡聽到過關於大勇的道理:反省自己覺得理虧,那麼即使對普通百姓,我也不去恐嚇;反省自己覺得理直,縱然面對千萬人,我也勇往直前。

「自反而不縮」可以解釋為:反省自己覺得自己沒有道理,反省自己覺得自己是不正義的。

「自反而縮」也可以解釋為:反省自己覺得自己有道理,反省自己覺得自己是正義的。

「縮」在此可解釋為理直。

(2)「縮」為什麼是「理直」?

「縮」是理解這句話的難點。

其實對這句話的理解,最容易誤解和最不容易理解的就是「自反而不縮」與「自反而縮」中的「縮」字。如標題所言,縮為什麼可以解釋為理直。我們都知道現在縮的常用搭配詞,比如「縮小」「退縮」「畏縮」,都有一種「貶義」,似乎跟理直、正直、正義這些意思沒有關係呀?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,我們開始使用工具。

(3)關於「縮」的一種解釋

查字典,其中「縮」的解釋有以下五種:

①向後退,往回收:退縮。畏縮。縮手(喻不敢再做下去)。縮手縮腳(喻做事顧慮多,不大膽)。

②由大變小,由長變短:收縮。伸縮。壓縮。縮減。縮小。縮編。縮微(指利用照相技術等把文字圖像縮成極小的膠捲複製品)。

③捆束:「縮版以載」。

④直,理直:「自反而縮,雖千萬人,吾往矣」。

⑤濾酒去渣:縮酒。

其中第④個解釋即是「理直」,並且給出例句,而舉例恰恰是我們搞不清楚意思的一句話。等於沒解釋。

(4)關於「縮」的另一種解釋

看來字典不管用,那就只能出動《說文解字》了。一查,確實有「縮」的釋義,如下:

縮。亂也。從糸宿聲。一曰蹴也。所六切(許慎)

這個解釋太簡潔,還是不容易弄懂意思,且看注。段玉裁對「縮」字的註解如下:

亂也。釋詁曰。縮,亂也。通俗文雲。物不申曰縮。不申則亂。故曰亂也。不申者申之則直。禮記。古者冠縮縫。孟子。自反而縮。皆謂直也。亂者治之。詩曰。縮版以載。爾雅,毛傳皆曰。繩之謂之縮之。治縮曰縮,猶治亂曰亂也。從糸。宿聲。所六切。三部。一曰蹴也。蹴者,躡也。躡者,蹈也。蹈者,踶也。踶者,躛也。凡足掌迫地不遽起曰踶。是以蹴鞠謂之蹋鞠。蹋而起之也。論語。足縮縮如有循。鄭注曰。舉前曳歱行也。曳歱行不遽起。故曰縮縮。俗作蹜蹜。非。歱,足跟也。

請注意「繩之謂之縮之。治縮曰縮,猶治亂曰亂也」這句話。

如果用這句話與「自反而縮」中的「縮」做個比較,即可明白,「自反而縮」中縮可理解為治縮,聯繫公孫丑上的上下文,可知,自反而縮的意思,不是自反而「亂」,而是自反而「不亂」。這句話的意思就是,自我反省(反思)自己不亂(那就是直)。

孟子說,自己反省,覺得自己是正確的(不亂),(那麼)縱然面對千萬人,我也勇往直前。

(5)「治縮曰縮」為什麼可以這樣解釋?

這裡要提到古代漢語常用的一種語法,即「偏義複詞」。

例如「有緩急,非有益也。」該句中,緩急兩個意思相反的字同時連接出現,在此處,就偏於急,而緩字無具體含義,可以說為「有急,非有益也。」

又如《石鐘山記》中有「則山下皆石穴罅,不知其淺深」,其中的「淺深」也是偏義複詞,此處偏於「深」,指不知道水有多深,淺字無具體含義。

這種現象的形成大概有幾種原因,一個是使用習慣,古人習慣了某些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詞語連用。一個是漢語的獨特美感,漢語有音韻美,而兩個字連用,因為平仄、音調等能夠產生一種韻律似的美感。總之,這是一種使用習慣,我們需要知道有這種用法。

解釋到此為止,大家明白了嗎?



原文網址:https://kknews.cc/other/6oeqpjp.html

arrow
arrow

    溫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